全国行政区划之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日期:2023-03-07 00:15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域,接邻八个省区划分是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内蒙古地处欧亚大陆内部,工具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内蒙古资源储量富厚,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
内蒙古也是中国经济生长最快的省市区之一。疆域口岸众多,与京津冀、东北、西北经济技术互助关系密切,是京津冀协同生长辐射区。内蒙古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配合特点是土壤形成历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内蒙古土壤在漫衍上工具之间变化显着,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
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生长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生长农林牧业。全区阵势较高,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内蒙古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庞大多样的形态。
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漫衍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
内蒙古高原西端漫衍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
这里阵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富足、水源富厚,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漫衍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漫衍,水土流失较严重。
内蒙古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缘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民风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猛烈的特点。
大兴安岭北段地域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民风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内蒙古日照富足,光能资源很是富厚,大部门地域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域达3400小时以上。内蒙古境内共有巨细河流千余条,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四周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
有近千个巨细湖泊。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域、时程的漫衍上很不匀称,且与人口和耕地漫衍不相适应。东部地域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
中西部地域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使用部门过境水外,大部门地域水资源紧缺。全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差别,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域;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域;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域;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域;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域;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域;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域;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域;西部荒原内陆水系地域。
内蒙古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主要漫衍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以东和以南。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嫩江西岸平原和宽大的丘陵地域,有适于农作物生长的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多样性土壤地带和可使用的地上地下资源,从而形成自治区以致中国北方的重要粮仓。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阔,总面积位居中国五大草原之首,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草原总面积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内蒙古共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盖6个著名大草原,生长有1000多种饲用植物,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披碱草、野燕麦等禾本和豆科牧草很是适于饲养牲畜。从类型上看,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降水丰裕,牧草种类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宜于饲养大畜,特别是养牛;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降水较为富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虽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营养,适于饲养马、牛、羊等种种牲畜,特别宜于养羊;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原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卵白质含量高,是小畜的优良放牧园地;西部的荒原草场很适合生长骆驼。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绒山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全区森林总面积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居中国第1位。森林笼罩率达17.57%,高于我国13.4%的水平。森林总蓄积量12.9亿立方米,居中国第四位。
树木种类繁多,全区既有寿命长、材质坚硬的优良用材林树种,又有耐旱耐风沙运作防护林的树种,另有经济树种和列入国家掩护的珍贵树种。内蒙古森林资源大部门集中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原始森林就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0%,林木蓄积量占全区林地活立木蓄积量的75%以上,被誉为"祖国的绿色宝库"。这里盛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黑桦、色木等,均为著名的优质木料。在罕山、阴山、贺兰山等山地也生长着成片的天然次生林。
罕山地域的云杉、油松、柞木、山杨林,大青山、乌拉山、蛮汉山的山杨、白桦林,贺兰山的云杉、松树林以及大青沟阔叶林等,都是具有较高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人工林是内蒙古森林中不行缺少的组成部门。不仅在条件较好的平原区开展造林,而且深入河区、水土流失区及牧区举行造林。
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林种都获得较快生长。内蒙古农作物主要品种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莜麦、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胡麻、向日葵、蓖麻、蜜瓜、黑白瓜籽等许多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品种,其中莜麦、荞麦、华莱士瓜颇具盛名。
另有生长苹果、梨、杏、山楂、海棠、海红果等耐寒耐旱水果的良好条件。内蒙古野生植物以山区植物最为富厚。
有富厚的森林和草原植物,另有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野生植物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十几类。纤维植物有樟子松、落叶松、甜杨、荨麻、大叶草、芦苇、蒲、沙柳、红柳等70多种,是造纸、编织、制绳、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
中草药有人参、天麻、麻黄、肉苁蓉、柴胡、甘草、黄芪、枸杞、黄苓、赤芍、杏仁等500多种。榛子、山杏、唐松草、金莲花、松籽、文冠果等几十种植物的种子是榨油的好原料。越桔、笃斯、悬钩子、山丁子、红豆、山樱桃等果实是酿造的重要原料。
沙棘、野山楂、山荆子、秋子梨、蔷薇果、草莓等野果含维生素较富厚。几十种食用植物中尤以猴头、口蘑、发菜最负盛名。
百合类、石蒜类等50多种植物在印染和淀粉工业中有重要用途。柠条、沙蒿、酸刺、马蔺、碱地肤等在固沙、治碱和情况掩护中有奇特用途。全区兽类有驼鹿、马鹿、驯鹿、野驴、野马、野骆驼、梅花鹿、兔狲、貂熊、猞猁、麝、雪豹、盘羊、黄羊、青羊、狍子、獐子、黑熊、雪兔、虎、野猪、赤狐、水獭、北山羊、岩羊等;鸟类有丹顶鹤、白鹤、白鹳、黑鹳、大天鹅、金雕、玉带海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红嘴松鸡、兰马鸡、榛鸡、鸳鸯等。
蒙古野驴和野骆驼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兽类,驯鹿是内蒙古特有的动物,百灵鸟是自治区区鸟。此外,鼠类是内蒙古草原上占优势的居住者。内蒙古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该矿山是世界上含矿物种类最多的矿山。
稀土储量居世界之首,煤炭储量居中国第一位。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天然气田是中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陆上特大型气田之一。可使用风能居中国首位。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划分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
霍林河煤矿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中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停止2011年)。
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锡林浩特市北郊的胜利煤田,是中国最大的、煤层最厚的褐煤田。
煤层一般厚度200米以上,最厚处400米。含有11个煤层,13个煤组。煤田长45公里,宽15公里。
阿拉善盟二道岭煤矿的太西煤,属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质无烟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里门诺尔碱矿,是亚洲天然碱储量最大的碱矿。查干诺尔天然碱化工总厂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碱开采及深加工团结企业。锡林郭勒盟锡矿储量居中国第一,主要漫衍在东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的五个矿区。
锡林郭勒盟锗储量中国第一。内蒙古萤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萤石矿属于特大型萤石矿床,原矿氟化钙平均品位到达熔剂富矿的工业要求。石墨的远景储量居中国首位。
其中兴和县石墨矿的产物,鳞片大,柔韧性好,是中国三大石墨生产基地之一。通辽市是中国最大的铸造砂和玻璃生产用砂基地。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宝山玛瑙矿储量居中国第一。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稀有的超大型芒硝矿。内蒙古由于河川径流受大气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年径流量地域漫衍不均,水资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域水量富而有余,而大部门地域干旱缺水。
同时,河川径流年内漫衍不均,年际间变化比力大。历年间径流量巨细不匀,相差很大,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东部林区各河流为4~12;中部各河流为6~22;西部地域各河流高达26以上。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的漫衍受大气降水、下垫面条件和人类运动的影响,具有平原多、山丘区少和内陆河流域更少的特点。
因而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只是在内陆闭合盆地的平原或沟谷洼地,地下水才比力富集。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铁门路路由三个铁路局统领,划分是哈尔滨铁路局统领的呼伦贝尔市全境,共两条干线七条支线;沈阳铁路局统领的兴安盟全境、通辽市全境、赤峰市南部,共四条干线六条支线;呼和浩特铁路局统领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北部,共七条干线八条支线两条高铁。
内蒙古现在以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为主干线机场,包头二里半机场,乌海机场,鄂尔多斯机场,乌兰浩特机场,赤峰玉龙机场,通辽机场,锡林浩特机场,海拉尔东山机场、满洲里西郊机场和巴彦淖尔机场为支线机场搭建建了内蒙古的航空港构架。内蒙古草原盛会--那达幕:即游艺、联欢的意思,源于七百年前。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特殊,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
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谓,是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园仓式,再用圆木组成伞形圆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最喜欢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运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设起来的能识别偏向、门路、界限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
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轻便实惠的待客食品。
做法是刚屠宰后的羊,挑选好的部位,(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不加任何调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得鲜味适口。
在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琼浆是食品之英华,五谷之结晶,是最能表达朋侪之忠诚的珍贵食品。主人将琼浆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皎洁的哈达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情感,此时客人理应随即接过酒,能饮则饮,不能饮则品尝少许,然后将酒送还主人,万不行推推让让、拉拉扯扯,谢绝主人的敬酒,否则会被认为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交朋侪、不能以诚相待。
安代盛行于内蒙古,起源于库伦旗。传统安代以唱为主,伴以舞蹈行动,是科尔沁“博”治病的一种方式,带有迷信色彩。新中国建立后,逐渐变为自娱性民间舞蹈,经由不停完善与生长,由民间进入剧场,成为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式。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奇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局面。
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优美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歌颂,驰名中外。蒙古族主要使用蒙古语(内蒙古方言),包罗①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蒙古族所使用的察哈尔、巴林、鄂尔多斯、科尔沁、喀喇沁土默特等土语。
②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包罗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新巴尔虎、布里亚特等土语。③卫拉特方言,包罗阿拉善等地蒙古族所使用的土尔扈特、额鲁特、察哈尔土语。汉族和其他民族主要使用汉语(内蒙方言),各地纷歧致,东部地域(东四盟和锡林郭勒盟东部)使用东北官话居多;中西部(巴彦淖尔至锡林郭勒盟西部)使用晋语较多;阿拉善盟等受甘肃,宁夏影响较大,以兰银官话为主。
内蒙古自治区使用传统蒙古文字,主要通用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则主要使用西里尔蒙古文。蒙古文字从蒙昔人开始记载自己的语言以来,就有很大的变化。在已往蒙古语还没有文字的年月,要记载蒙古语就要接纳其他友好邻族的语言文字。
传统蒙文是在回鹘文字母基础上形成的。早期的蒙古文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称作回鹘式蒙古文。
17世纪该传统蒙文对满文的形成发生极大影响,1937年外蒙古开始推广西里尔字母书写的蒙古文,形成了今天用两种字母书写的蒙古文形式。
本文关键词:全国,行政区划,之,内蒙古自治区,亚慱体育app官方下载
本文来源:亚慱体育app在线下载-www.gift-insider.com
Copyright © 2002-2021 www.gift-insider.com. 亚慱体育app在线下载科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ICP备63154780号-4